近期,“AI+會計行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暨2025年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結果發布會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金蝶中國執行副總裁、經營中心總裁趙燕錫受邀出席,并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在會計行業的新發展與應用”為主題作精彩報告。
以下為演講內容(有刪減調整),特別與您分享。
尊敬的劉院長,各位嘉賓,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報告的主題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在會計行業的新發展與應用”。接下來,我將從大模型的發展歷程、對財務管理帶來的變革,以及企業如何擁抱大模型技術三個部分展開介紹。
AI技術并非近年才出現的新事物,其發展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當前備受關注的大模型技術是從2017年開始,基于Transformer構建的新一代AI技術。2022年GPT-4的發布標志著AI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即GenAI時代。2024年初,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的崛起,推動AI技術進入普及化時代。DeepSeek不僅具備強大的推理能力,更以開源、高性價比的優勢躋身全球領先行列。由于DeepSeek的開源,不少廠商也紛紛選擇開源。近期,多家科技企業相繼推出大模型產品,進一步推動了中外大模型技術的協同發展。
DeepSeek之后,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的大模型持續涌現。如今人人談AI,側面驗證了DeepSeek帶來的AI普及。大模型本質上是一種預測模型,它通過前文來預測下一個詞,因此存在有幻覺、無法記憶、短時記憶、復雜任務規劃能力不強、推理能力不強等諸多缺陷,此外,純大語言模型更是缺乏推理能力。為更好地克服這些缺陷,AI Agent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Agent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這個術語早在1960年就被提出了。如今,隨著大模型技術的發展,Agent終于從理論走向了實踐。
要成為一個真正的Agent,必須具備感知能力、記憶存儲能力、規劃能力,以及工具調用等一系列行動能力。例如,Agent可以調用原來ERP系統中的應用,并具備動態感知能力。這種類人化的能力正是Agent的核心價值所在。正如剛才有專家提到的,Agent可能是AI原生應用的終極形態,F階段大多數人工智能應用還停留在AI增強階段,例如,在傳統財務機器人基礎上疊加生成式AI能力。而需要用到AI原生的復雜任務,就需要Agent應用。
大模型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營銷策劃、客戶服務、運營優化、軟件開發和知識管理等成熟場景。同時,多模態任務處理正在發展,使企業能結合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信息(如圖片、視頻等)進行分析。另一個重要方向是智能代理(Agent)應用,通過對通用大模型的精調優化,使其適應特定行業的專業術語和復雜任務。正如前面有專家提到的“問數”場景,不同企業有各自的業務術語,要讓大模型真正理解這些“黑話”,就需要針對性的訓練和優化。這些正是大模型在企業落地的關鍵應用方向。
業界也有很多專家正在探討AI對企業管理帶來的變化,Gartner的報告顯示,93%的企業認為生成式AI預計將在2025年促進營收增長;66%的企業認為如果生成式AI的應用沒能取得成功,將對業務產生巨大負面影響。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認為,AI擅長于重復性、數據驅動或數據量大的任務,因此人機協同(Synergy)優于人類或AI單獨執行任務,但人機協同需要重新設計流程,需要用對場景、用好流程。
企業管理軟件發展時間很長,從60年代開始是MRP,是物料需求計劃,然后是80年代MRPⅡ,是制造資源計劃,90年代ERP是企業人財物產供銷內部集成的資源協同。2019年,Gartner提出了EBC(即企業業務能力: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的概念,隨后金蝶在此概念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完善了其內涵和理論基礎。
近期,根據與IDC的溝通,金蝶認為企業管理AI(EMAI)時代已來。企業的數智化平臺會演變為企業管理AI。企業管理AI是指以AI技術為核心,融合企業管理學理論與實踐,構建面向企業戰略、生態、產品、運營、組織、人力等核心管理場景的新一代企業管理平臺。金蝶認為,AI不止是增強,而是重構,對流程、技術應用模式都會帶來重構。
對于財務管理領域而言,AI也帶來了很多變化。下面是金蝶結合ACCA、CGMA、APQC等組織觀點,提出的AI時代財務管理框架,這個框架對人才、組織有更多新要求,例如,財務部應該有算法工程師,懂AI的人;因為要布置算力設備、財務大模型,系統也會因此而變。如下圖所示,第一層是支撐體系,第二層是記錄體系,記錄體系上是作戰體系。對于核算系統而言,大部分可通過數字化平臺解決。而作戰體系則包括計劃與控制、管理信息、外部報告,還有專家服務——涵蓋稅務管理、司庫管理、資本規劃和運營、收購兼并等。

當前,AI技術的發展正在重塑財務管理價值模型。金蝶結合30余年財務數字化經驗以及與數百萬家客戶企業實踐,發現通過AI技術,財務管理價值模型將從陀螺型向沙漏型轉變。過去,財務大量的人力、物力都集中在記錄系統里面,而對于作戰體系投入較少;AI時代下,財務所掌握的數據遠超過去的核算信息,已經具備了高效決策的能力,這就是超越的財務,而記錄體系的工作也將逐步被智能化取代。作戰體系,尤其高階應用計劃與控制、管理信息、專家服務等將變得越來越強,AI將解放財務人員,讓財務人員能夠做更多的高價值的工作。
AI時代的財務數字化平臺是什么?金蝶認為,未來,我們將見證從財務云向財務AI轉變,隨著Agent應用越來越多的落地,財務AI、財務管理AI,或者AI+財務等數字化平臺會被越來越多企業擁抱。在財務管理領域,金蝶面向員工,提供全員助手;面向財務專業人員,提供專員助手;面向企業管理人員,提供決策助手;我們致力于讓人人都有一個AI財務管理助手,加速企業財務智能化升級。
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展示AI在財務領域的四個應用場景:
場景一、差旅智能體重塑出差用戶旅程。金蝶差旅智能體深度融合大語言模型,智能語音服務,支付寶企業支付碼等技術,通過多Agent協同,提供智能化的行程規劃、預訂與報銷等解決方案,提升員工滿意度。例如,員工提出“去北京出差”的指令后,多個agent協同完成機票預訂、酒店安排、行程規劃等任務,并向員工確認細節。完成后,系統還會推送天氣提醒等個性化服務。支付環節(如打車、用餐)可通過企業支付碼完成,智能體自動處理報銷,大幅減少甚至無需人工審單。
場景二、多模態智能審核。金蝶智能審核通過規則引擎結合生成式AI形成復合式AI,強化理解非結構化單據附件的能力,并支持用戶對附件內容進行問詢,快速抓取關鍵信息,提升審單效率。
場景三、智能合同。金蝶智能合同通過AI支持提取多類合同、高效生成合同臺賬,同時智能審查識別合同風險,AI輔助多文件自動比對,追溯修訂過程,并關聯知識庫輔助問答,提升合同擬定效率。
場景四、解讀財報。金蝶最新發布的金鑰AI讀財報具備“單企業的財報分析,兩家企業的財報對比,以及5家企業任選指標對比分析”等功能,讓所有人分析財報像刷短視頻一樣簡單,讓專業的財報閱讀工作變得簡單快捷,讓人人都擁有隨身的、有見地的財報專家。
那么如何以AI促進財務轉型?有三個方面:
第一、使用復合式AI技術。財務場景對準確性要求極高,而大模型本質是概率預測,無法確保絕對正確。因此需要結合規則引擎保證精準計算,再用生成式AI提升交互體驗和意圖理解能力,實現“精準+智能”的融合。
第二、把AI變革看成管理變革。雖然AI是技術名詞,和數字化轉型一樣,它本質是管理變革,要用一定的模型,金蝶推出了AI轉型方法論AIGO,其中A(Assessment&
Architecture)代表分析與架構、I(Implementation)代表實施與執行、G(Governance)代表治理與管理、O(Operation)代表運營與優化,這個模型涵蓋成熟度評估/需求分析,愿景與戰略/架構設計,AI場景試點,落地與實施管理,AI治理,以及AI運營與價值評估等,幫助企業加速AI轉型步伐。
第三、AI轉型是一場思維革命。每一次技術轉型都是文化轉型,金蝶將“AI優先”作為核心戰略,舉辦演講大賽、創新大賽,這些都是文化的引導。開啟AI轉型首先要有AI好奇,鼓勵員工嘗試,鼓勵員工創新和試錯,作為管理者也需要不斷使用AI,能夠掌握和理解AI。同時要有AI認知,要理解AI擅長和不擅長的,也要樹立AI優先思維,能用AI解決的要優先用AI解決,當然在規劃步驟的時候,要有價值牽引,做到以用促踐。最后是AI信仰,第一波使用AI是試錯,例如員工對智能知識問答不太滿意而過早放棄,當然就無法走到最后。還有期望過高,以為所有企業應用像DeepSeek一樣什么都可以解決,但事實上企業應用復雜得多。只要我們堅信方向是對的,堅持行動,不放棄,便一定能共商共建共享企業管理AI新世界!